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高孝午 | 当全世界还在模仿他的“标准时代”,他却已来到“再生”

原创 2021-07-27

高孝午艺术真正的魅力,不只是他的作品形式而已,他是当代艺术家里面最懂得邀约大众参与的创作者,他为众人而艺术的朴实精神,就是他创作价值的最高体现。

——国际著名策展人 陆蓉之

▲高孝午▲高孝午与策展人黄笃(左一)俄罗斯副总理Olga-Golodets  (中)、叶卡捷琳娜文化基金会主席Vladimir-Semenikhin(右二)侨福艺动创始人、香港侨福集团主席黄建华(右一)  2014  图片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前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与高孝午  图片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胡润、新加坡蔡先生、高孝午、胡润百富总裁吕能幸   图片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高孝午和潘石屹   《标准时代》个展  建外SOHO  2004    图片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标准时代》 建外SOHO 个展现场 2004   图片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标准时代》 德国电视台2004年的圣诞贺卡  图片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城市梦想系列》中国美术馆  2006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城市梦想3号和4号》 黑桥二道八号院工作室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我们这一代-Oh Yeah!》 798艺术区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我们这一代-I Love You》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软暴力》 798林大画廊  2011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缘-爱》 上海当代艺术馆 2013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出入》 银河SOHO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出入》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再生-进化》 摩纳哥海洋博物馆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再生-鹿》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再生-金龙鱼》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再生-蝴蝶》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他是雕塑家高孝午,他的作品走过世界多个国家,每一次展出都是一场震撼心灵的洗礼。他坚持用艺术的章法向世人描绘他在各种不同的公共场域用艺术创作和社会接触与交流的模式。他的创作常常从个人情感的角度,记录他不同人生阶段对社会的所思所感,他把生活本身变成艺术,通过他的雕塑作品表达了他的关怀与探索,他用艺术的方式来思考人生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所以,高孝午既是艺术天地里永远辛勤耕耘的农夫,同时,也是一位直观宇宙生命的视觉诗人。

▲高孝午与策展人黄笃(左一)俄罗斯副总理Olga-Golodets  (中)、叶卡捷琳娜文化基金会主席Vladimir-Semenikhin(右二)侨福艺动创始人、香港侨福集团主席黄建华(右一)  2014  

图片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前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与高孝午  图片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作为中国最早也最重要的探索艺术在公共空间诸种可能性的艺术家之一“当下即是”是他最重要的艺术理念。在他二十余年的艺术历程里,始终以持续不断地创作和实践探索雕塑艺术与公共空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互动性。作品亦是由标准时代、城市梦想、软暴力、再生等十多个重要系列,每个系列都表达出他在当前最新的艺术思考和想法。

▲胡润、新加坡蔡先生、高孝午、胡润百富总裁吕能幸   

图片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  高孝午和潘石屹   《标准时代》个展  建外SOHO  2004    

图片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创作初期

对艺术家本身身份认同的探索

 

《标准时代》是高孝午的成名作,这个系列是他对时代的反思,解剖今天人类压力的根源:来自于过多的行为标准化的约束。这一系列作品巧妙地把他自身的理性思考包裹上一层有趣的外衣,让观者笑、也让观者思考,在城市的各个公共空间中营造出充满意外、矛盾带有一丝荒诞的对话语境。

▲《标准时代》 建外SOHO 个展现场 2004   

图片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2004年,《标准时代》系列作品创作完成,西装革履的男士面带“标准”的笑容,或双腿并拢或弯腰收腹的“恭敬”姿态,也就是他嘴上总提的“鞠躬小人”。那些脸上堆着标准化笑容的人物弓着身子,摆出一副迎宾的pose,不论男女,也无所谓高矮胖瘦,大家的姿势都出奇地一致,就跟复印的似的;大家经过考虑,调整到正确模式,然后才调动表情。高孝午说,“这是我为身边的人做的‘写生’。社会越来越进步,可是人类却进入了程式化的泥沼。表面看上去越发先进,实际上受到了更多的标准化束缚。”

▲《标准时代》 德国电视台2004年的圣诞贺卡  

图片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如果说“标准时代”系列是他为身边人所作的写生,那么在2006年“城市梦想”系列便是一次写梦。

▲《城市梦想系列》中国美术馆  2006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这时的人物身体膨胀成一个大气球,还生出一对小翅膀,面容依然带着标准化的高氏微笑,想象着自己可以像天使一样展翅高飞,无奈欲望太多,翅膀却太小,看完让人会心一笑却又忍不住思考,欲望和实际是否相匹配,幸福。

▲《城市梦想3号和4号》 黑桥二道八号院工作室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2007年,《我们这一代》系列作品诞生。

▲《我们这一代-Oh Yeah!》 798艺术区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我们这一代能用不同的话语,能用不同的姿态,能用不同的身份,能用不同的方式来开发自己无数的天赋,来开无数的国际玩笑,来做无数的城市梦想,用着夹杂‘Ok、hello、bye bye、thank you、no’等国际化的混杂日常用语。”高孝午用他的语言戏谑2007年的《我们这一代》作品。 

从《标准时代》到《我们这一代》,这些系列都可以看出高孝午作为一个70后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小日子的喜怒哀乐是他的,却也是大众的共同软肋。

▲《我们这一代-I Love You》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自我超越的步伐

从前卫戏谑到回归平静本真

 

2011年,对于高孝午来说是里程碑的一年。

在这之前,社会正处于大发展时期,五花八门的社会问题让善于关注细节的艺术家极容易处于矛盾的生活状态。出于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以及自身如何跳脱作品本身既定风格的探索,高孝午创作了《软暴力系列》作品,这是他在艺术表达上的另一种尝试。

▲《软暴力》 798林大画廊  2011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此外还有《缘系列》亦是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批判,他用帷幔保护的可爱纯真的婴孩形象,折射社会软暴力的伪装、强大和无形杀伤力,婴儿成长的过程就是遭受和反抗软暴力的不完美过程。

▲《缘-爱》 上海当代艺术馆 2013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2011年后,他的作品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前卫戏谑转为平静本真。作品的转变折射出思想的变化,他正式开始佛法的学习,视角的维度也发生了迁移: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不再只有冲突,也有了相生相应。 

这时候他创作出了转型时期的代表作品《出入》。

▲《出入》 银河SOHO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出入》是以一位禅者为题材,他静坐在螺丝钉上,螺丝钉象征了工业化的结果,以陀螺的视觉形态耸立在地面上,底部铺上沙土制成漩涡,象征了人们无法掌控而身陷在后工业时代的漩涡里……这是高孝午创作《出入》作品的视觉效果,也是他的艺术观念。其实,更重要的内容并不在这件作品本身,而在于它解放了高孝午原来背负的某些束缚,为他日后的创作打开了诸多的可能性。

▲《出入》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可以说,佛法启发了高孝午心中的博爱,也赋予了他思想的自由,并最终催生出了个性更为鲜明的《再生》系列作品的问世。


艺术创作迈入新阶段

用再生唤醒最初的自然

 

《再生》是高孝午2015年开始创作的系列作品。在此之前,他的不锈钢材质作品一直以单色亮面视觉为主,《再生》系列采用不锈钢镀色为材质处理方法,也是其艺术创作走向另一新阶段的开始。

▲《再生-进化》 摩纳哥海洋博物馆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创作这系列作品的初衷是,高孝午一直在探索人、社会、生态与世界之间,应该如何建立和保持更美好的关系。他直言,希望通过《再生》系列,提醒大家将内心回归到大自然中去,真正理解人是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在其中该如何跟大自然保持关系,唤起最原始自然的美好,让人与世界链接得更好。”

▲《再生-鹿》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而为了让大家更快的与作品产生共鸣,他在《再生》系列中选择了大家熟悉、易接触到的生命符号,是想让作品与观者保持联系,在精神上进行持久的联想。如以鹿、龟、鱼、蜻蜓和蜜蜂等大自然中的动物主题,通过放大、夸张与隐喻等转化的手法,表现自然界的异化与幻生。这些夸张正是作品所表达涵义的重要部分,是指向人心、人性的部分,是反思时代和自我反思。在这其中既看不到直接的、视觉暴力般的批判语态,也没有重压下的不适感,而是通过“再生”幻化出来的美丽,唤醒人对最初自然的梦想与憧憬

▲《再生-金龙鱼》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可以说,《再生》是在平凡的主题中对生命的本质穷追不舍,一再地直面本真,一再地回归本我,不忘“初心”,表现“初我”,是他生命的常态,也是高孝午创作的核心精神。

▲《再生-蝴蝶》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用再生唤醒最初的自然”

梦想的回归其实也是一种动力

在时代的快速变迁中

高孝午用一个又一个的雕塑载体去呈现他的思考

诠释人与城市之间不断发生着的裂变

期待高孝午老师11月19-22日

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现场的主题展区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 ,侵权联删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由 城市艺术季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新闻

2338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