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建筑丨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美术馆,你知道几个?

2021-11-26

点击上方蓝字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右上角“...”→“设为星标”


本文转自:壹号收藏



美术馆是浩瀚宇宙中的星辰,

它们为艺术家的作品提供栖身之地。

建筑本身的形式也各具特色,

态度鲜明地闪耀在人类历史文明的长河之中。


虽然大多美术馆是国家包办并相应以城市或省会来命名,但还是会有一部分是用艺术家本人的名字来命名美术馆,对于艺术家本人,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美术馆或许是对其艺术成就的最好肯定。


| 透纳当代美术馆 |





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1775-1851),19世纪英国画坛的一代宗师。著名艺术史大师贡布里希曾说,透纳把风景画提高到高贵的新地位,使其与历史画、肖像画并驾齐驱,同时,也为英国绘画在欧洲争得了一席之地,使其与英国工业帝国的形象一道在西方崛起。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透纳当代美术馆由英国著名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设计,地址为透纳在19世纪在马盖特海边居住的客栈。



趴在美术馆二楼活动厅的玻璃窗台前欣赏透纳创作灵感来源那片海,也是观众们十分喜欢的休闲活动。



从2011年正式开馆至今,透纳当代馆已经接待了超过100万观众。在透纳当代馆所处的地方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体量的美术馆,透纳当代馆的建设是更加宏大的文化复兴计划的一部分。


透纳艺术作品欣赏 



1796年,透纳创作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幅油画《海上渔夫》,三年后,他成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杰出会员。


暴风雪——汽船驶离港口


《埃伦布赖特施泰因》1835年


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旖旎风光  1825年


《从阿文提诺山看罗马》


《无畏号战舰》


《现代罗马—凡西纳广场》


《珠玳卡岛》


| 梵高美术馆 |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月夜》、《向日葵》与《麦田乌鸦》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1973年建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是世界上最大的梵高作品收藏地,它在某种形式上保存了梵高心中的火种——梦想与真实的情绪。



美术馆最大的特色是环绕整座建筑的玻璃幕墙,屋顶和楼梯被弯曲的双层绝缘玻璃所覆盖,总面积约为650平方米。




里特维尔德设计的梵高美术馆主体建筑与日本设计师黑川纪章设计的圆形的美术馆侧翼。



馆内永久藏品包括梵高的200多幅画作、500幅素描、800多封书信,其中最知名的应属《群鸽》与《向日葵》。美术馆内还收藏有梵高和弟弟提奥收藏的日本浮世绘以及其他一些画家的作品。


梵·高艺术作品欣赏 


《夜晚露天咖啡座》


《向日葵》


《有乌鸦的麦田》



1884 集会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884 秋天的白杨树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885 蓝色女人的画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885 篮子里的苹果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 毕加索美术馆 |



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1973年毕加索去世后,留下了众多的作品,他的继承人以赠送作品的方式向法国当局缴纳遗产税。1985年,法国政府为这些作品建立了毕加索博物馆。



在这座17世纪的建筑里,藏有毕加索绘画203件,雕刻作品158件,陶瓷器88件,素描1500件,版画1600件。此外还藏有毕加索的亲笔原稿及其他的一些收藏。参观者可欣赏到这位西班牙画家各个创作时期的作品:从粉红与蓝色时期,经过立体派,到抽象表现方式。


毕加索艺术作品欣赏 


石膏躯干 Plaster male torso


光着脚的女孩 The barefoot girl


Woman leaving the bath


A blue room. A tub



人生 Life  1903 196x128cm 


巴布罗·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 1907年作


1932年,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1936年西班牙内战暴发。认识多拉。玛尔,并创作《多拉·玛尔的肖像》


| 草间弥生美术馆 |



草间弥生(1929-),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草间将自己描述为一位“精神病艺术家”。她善用高彩度对比的圆点花纹加上镜子,大量包覆各种物体的表面,如墙壁、地板、画布等。



2017年10月,草间弥生个人美术馆低调落户东京。馆长由多摩美术大学校长暨埼玉县立近代美术馆长建畠晢担任。



美术馆第一层将是入口和礼品商店,第二、三层将作为展区展出草间弥生的艺术作品,第四层将用于放置草间弥生那些最知名的沉浸式装置艺术,比如在全球都大火的 Infinity Mirrored Room。第五层将作为阅览室,存放与草间弥生创作有关的文件和材料,同时顶楼还会有一个室外区域。




美术馆完全实行预约制,由于入馆人数的限制,目前需要提前2个月预约才有可能入馆参观。


草间弥生艺术作品欣赏 



PUMPKIN 南瓜  45.7x52.2cm  1982



HELLO!你好  52.8x45.4cm  1989


《Dots Obsession》



草间弥生《Dots Obsession》1998


《删涂屋》,2002年至今


《为恋爱的郁金香永恒祈祷》



2007年创作的4.5米高的波点南瓜雕塑



《永恒的毁灭之后》,2009年



《数百万光年的灵魂》


| 奈良美智美术馆 |



奈良美智(1959-),日本现今著名的现代艺术家。笔下的招牌便是头大大的小孩、洁白驯良的狗、以及身着绵羊装的儿童,非常可爱。



奈良美智2017年在栃木县建立了一座个人美术馆。2018年3月,这间森林中的美术馆将正式对公众开放。



奈良美智的美术馆名为 N'S YARD ,位于“明治森林 -黑色之路”北侧,这是明治时代外务大臣青木樱的私人别墅。旁边的一座白色建筑,就是 N'S YARD。



整个建筑拥有5个展厅,一家咖啡馆和一家衍生品商店。展厅内陈列画家各个时期的作品,其中也包括未公开的那一部分。在享受森林静谧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不妨去艺术家的美术馆小坐一下。


奈良美智艺术作品欣赏 


▲ 奈良美智《The Girl with the Knife in Her Hand》,1991年


▲ 奈良美智《Harmless Kitty》,1994年


▲ 奈良美智《Attack the Rotten World》,1995年


▲ 奈良美智《Sleepless Night(Standing)》,1997年


▲ 奈良美智《Sleepless Night Sitting》,1997年


▲ 奈良美智《Blue sheep》,1999年


▲ 奈良美智《Dogs from Your Childhood》,1999年


▲ 奈良美智《Pale egg mountain》,1999年



▲ 奈良美智《Girl with Cigarette》,2001年


▲ 奈良美智《Doraemon》,2017年


| 何香凝美术馆 |



何香凝(1878-1972),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棉村(今佛山市南海区)人,生于香港,中国国画家,中国民主革命家。何香凝女士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是廖仲恺先生的革命伴侣。



何香凝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画家。作品包括《狮》、《梅花》、《高松图》等,曾出版画集有《何香凝画集》、《何香凝诗画辑》、《双清诗画集》等。



1997年4月18日,何香凝美术馆在深圳开馆,这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也是继中国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现代博物馆。



何香凝美术馆以何香凝艺术作品的收藏、研究、展示为基本学术工作,拥有国内外现存数量最多和最重要的何香凝艺术作品,集中了艺术家长达六十多年创作生涯中的代表性作品及相关文献。既是何香凝艺术创作的完整体现,也是研究何香凝及相关艺术家的重要资料。


何香凝艺术作品欣赏 


何香凝 《青山瀑布》


何香凝、王一亭 《青山瀑布》


何香凝 《山水》


何香凝 《月下小景》


何香凝、潘天寿 《江淹浦畔》


何香凝、胡佩衡、吴镜汀等人 《春山童趣》



何香凝《马》,设色绢本,111×41cm,1914年


何香凝《虎》,设色绢本,26×30cm,1910年


何香凝《为谁来补破河山》,设色纸本,132×55cm,1934年


| 刘海粟美术馆 |



刘海粟(1896-1994),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



刘海粟先生最爱黄山,他的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多以黄山为题材,可以说黄山是他艺术的源泉。1995年3月16日,上海虹桥开发区刘海粟美术馆正式开馆,美术馆的外观似乎也有种“云海山石”的感觉。此外,在刘海粟故居所在地江苏常州,也建有刘海粟美术馆。



刘海粟美术馆藏有2000多件,其中刘海粟先生的捐赠作品903件。在整个捐赠当中,一部分是他自己创作的、一生当中最主要的作品,另外一部分是来自于他的收藏作品及夫人作品。

 


此外,刘海粟美术馆新馆也收藏了一些其它艺术家的作品。刘海粟美术馆的收藏主要是从两条线着手:一条延续海老的传承脉络;另一条是现当代的海派艺术作品。


刘海粟艺术作品欣赏 



刘海粟 黄山奇峰图



刘海粟 1978年作 天平观朝晖



刘海粟 1981年作 黄山



刘海粟 1978年作 溪山鸿蒙图



刘海粟 1981年作 天都夕照



刘海粟 1982年 黄山人字瀑



刘海粟 1976年作 荷花


| 关山月美术馆 |



关山月(1912-2000),原名关泽霈,1912年生于广东阳江。著名国画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曾拜师“岭南画派”奠基人高剑父。其代表作有:《新开发的公路》、《俏不争春》、《绿色长城》、《天山牧歌》、《碧浪涌南天》、《祁连牧居》、《长河颂》及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香港回归梅报春》等。



关山月美术馆是由广东省深圳市政府投资兴建,以关山月先生名字命名的国家美术馆。于1995年元月奠基,1997年6月25日正式落成开馆。





该馆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拥有8个室内标准展厅。馆的前面是一座半圆形的建筑,后面背靠着一座山,暗喻着“山月”这个名字。



美术馆存放着813件关老毕生创作的精品,从建成的那天起,这里就当之无愧地成为全世界收藏关山月作品最齐全的美术馆。这些作品包含了关老各个时期创作的精品力作,成为深圳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


关山月艺术作品欣赏 



▲关山月 迎春图 1978年


▲岷江之秋  关山月美术馆藏


▲江南塞北天边  关山月美术馆藏


▲秋溪放筏  关山月美术馆藏


▲碧浪涌南山  关山月美术馆藏


▲南岳写生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 木心美术馆 |



木心(1927-2011),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



2015年11月15日,乌镇木心美术馆举行开馆典礼。11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木心美术馆由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由木心的学生、画家陈丹青出任馆长。


木心美术馆正入口


临终的木心看着美术馆设计图,喃喃说道:“风啊、水啊,一顶桥。”高度概括并预见了今天建成的美术馆与周边故乡的景致,而“桥”的隐喻,为木心毕生融汇东西方文化与美学的艺术实践,做出了绝佳写照。



这句话,现悬挂于美术馆入口,是为对诗人的礼敬,也是木心对家乡这座美术馆最富诗意的描述。


木心美术馆外景


木心美术馆的外观,与木心心仪的简约美学相契合。全馆由三五方现代几何造型起伏衔接,高难度铸造的清水混凝土外立面,以横向的不规则表层和均匀的混凝土本色,与江南小镇的古建筑形成对比性和谐。



木心美术馆内景


馆内各展室以五种微妙而深沉的暖灰色构成基调,陈列的画作与文稿,不采用传统式排列悬挂的方式,七成作品,置于精致的金属或木制展柜。所有展室采取整体调暗、局部照明的布光效果,对应了木心遗世独立的风神,完美呈现木心风格的孤绝感、超然性、穿透力,以极其克制的框限方式,呈示木心风景画中把握微观与宏观的美学尺度。



木心美术馆里的阅览室


美术馆的一楼与二楼,共分五间专馆,长期陈列木心作品:序馆以实物综合介绍木心生平;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馆陈列木心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包括其“狱中手稿”。第五馆为文学专馆,陈列木心各时期大量手稿,并辟有小型影视馆。美术馆北端的阶梯式图书馆,面对美术馆后院。美术馆地下空间设有两座特展馆,一座多功能厅。开馆后,多功能厅专事播映木心画作的放大版。咖啡厅与中庭天井的水帘,也在地下部分。



木心有言:“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乌镇木心美术馆的建成,便是诗人这句话的完美归结。


木心艺术作品欣赏 




《早晨》纸本彩墨 11.3X47.7cm,2000



《战争前夜》纸本彩墨10.8 X54.7cm,2001



《四块水晶石》纸本彩墨9.4X53.7cm,1991



《晴风》纸本彩墨9.5×54cm,1999



《生与死》纸本彩墨 17.4×37.9cm,2001



《废谷》纸本彩墨15.7×42.9cm,2004



题未定,纸本彩墨, 31.4X40.5cm, 70年代



题未定,纸本彩墨,31X40.5cm, 70年代



题未定,版画38X56.5cm,1989



《渔村》纸本彩墨 67.8X69cm,70年代



责编:易亿


一键5连击:点赞+分享+在看+留言+星标

总有一款适合您→→→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2033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