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毕业季丨公共雕塑工作室——2023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毕业展

2023-08-27


前言

PREFACE


公共雕塑专业方向2023年毕业创作是以“基于生态视角的公共艺术创作”为教学方向,以“循环—对话山水”为创作主题,在生态文明构建的新时代发展进程中,以生态观念表达,环保意识传播,生态媒介运用等方式,探索人与自然、环境、生命、社会的关系,强调艺术的公共性语言和社会张力,进一步探索公共艺术在生态文明视角下介入社会空间的价值与意义。


本届毕业创作共21位学生,同学们从自然生态的不同视角,以不同的艺术方式聚焦于生态观念之下的创作主题。在这21件作品中,有基于家园保护与土地生态治理方向的研究,有对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也有人与自然、人与生命共生关系的深度思考,更有生态视角下的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初探等。作品整体呈现出以下三个亮点:一是形成研究性创作方法,通过对选题进行前期研究,以基于理论探讨、作品分析、空间调研等方法,最终形成研究性工作总结,并形成毕业论文,从而指导毕业创作;二是摆脱了个人的生命体验,思考从个体走向集体的创作观念,并探讨个体与集体之间的转变关系;三是日光、植物、空气、菌丝等自然媒介的研究应用和多元艺术形式的探索,形成了综合多样、以生态观念表达为核心的毕业作品。


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是自然给我们人类提出的严峻警示,如何与自然相处将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命题。本次基于生态视角的毕业创作教学和作品呈现希望能给学生,观众带来自省和反思。


公共雕塑工作室



作品欣赏


《天工开物-白雨》

作者:张添祥

指导老师:张健、刘佳婧、毛一山

尺寸:260×60×150cm

材质:综合材料

白雨,即暴雨,古时对大雨及雹的简称。作品提取中国传统建筑形态中的屋顶、屋檐及斗拱元素作为创作题材,造型上以拆分及重构的手法将传统屋顶构造进行分解,营造独特的空间秩序与视觉观感。动态方面,结合气动装置的介入实现瓦片与木材的持续运动,营造白雨之时,风声阵阵、暴雨如注的画面氛围。作品以人工之势拟自然之形,关注人类与自然,人力与自然力之间的相互关系,造一件不存于现实世间,自然与人工共同创作出的“海市蜃楼”。




《迷栖》

作者:黎永敬

指导老师:毛一山、张健、刘佳婧

尺寸:400×20×150cm

材质:综合材料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曾经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秀丽山水遭受严重破坏,我们安居乐业的栖息之地也逐渐迷失于城市的工业化进程之中。作品通过像素化点阵图组成正与反两幅画面,正面是秀丽的山水图像,由于人的介入形成互动,让对应的人轮廓像素点发生翻转,从而呈现出反面环境——工业污染严重的城市图像。作品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实现不同画面的反转,让观众在互动时产生对人类社会工业化和环境污染的深入反思。




《此诗将永存》

作者:梁辰雨

指导老师:张健、刘佳婧、毛一山

尺寸:120×40×240cm

材质:综合材料

以自然日光的折射作为动态展示主体,通过强调自然光在时间、空间上形态的自然变化,聚焦于人、光与空间三方关系。作品上的无数字的刻度作为一种无指向性的丈量观测,关注人在光感知中对自然光变化的理性解读和情感体验。光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和精神文明发展有着全方位的影响,常常隐喻着真与美、智与善、希望和革新……作品名挪用莎士比亚的《你的长夏永不凋零》中对美的“永恒性”的赞颂:“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此诗将永存,并且赐给你生命。”,借以比喻光象征所隐喻的真善美永恒照耀着人类前进的道路。




《凝视》

作者:龙欣琪

指导老师:毛一山、张健、刘佳婧

尺寸:122×108×200cm,2件

材质:醋酸纤维



醋酸纤维是烟蒂的主要构成成分,也是世界上最多废弃物之一,其材料对水生物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作品以异形水生生物形态为主,通过被赋予“看”的特权,沦为被“看”的对象,其眼睛的视觉始终捕捉着参观者,仿佛向人们追问着各种问题,表达了现象产生的问题思考,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自我反思。




《共生·新生》

作者:谢金豪

指导老师:刘佳婧、张健、毛一山

尺寸:170×160×300cm

材质:综合材料



作品致敬了黑川纪章提出的“共生建筑”(Intercultural architecture )这一概念,黑川纪章将“共生建筑”看作生命时代的建筑,在共生的关系中,作为有机物的人、植物、动物,与作为无机物建筑、城市,相互竞争、对立、依存、生长、进化。作品中的物都来自我日常生活中所学、所见、所闻和所思。一间屋、一座城、一棵树、一群鸟、一阵风,让我恍惚回到记忆中的故乡,那里保存着温和的自然,与黑川先生描述的那透过身体,埋没在草丛之中的荒原之风。




《被观之物即瞬息》

作者:陈珊珊

指导老师:张健、刘佳婧、毛一山

尺寸:200×100×5cm,9件

材质:综合材料



观测,打破人们对物质的永恒想象,使客观事物在记忆中产生实质影像。事物存在于时间与空间的坐标体系当中,其无数瞬间之“时刻”共同组成了事物从无到有再到无的存在轨迹。唯有在当下瞬间,我们是存在的,当下瞬间的体悟是存在的最为真切的感受,是“自我”与“时间”关系的现世呈现。




《家》

作者:吴嘉灏

指导老师:刘佳婧、张健、毛一山

尺寸:500×300×300cm

材质:综合材料

疍家浮生江海。船,不仅是疍家人的生计工具,更是他们作为生活居所与精神寄托的家园。作品用网结构制作了疍家的传统船,船上的灯光投射的影形塑造出家人上岸后的生活场景。受到城市进程与现代文明的影响,越来越多疍家人上岸,属于疍家的独特生活环境和族群气质愈加式微,而我则希望以作品记录下这些属于疍家人的生活记忆。




《树欲静而“风”不止》

作者:黄心语

指导老师:刘佳婧、张健、毛一山

尺寸:350×350×200cm

材质:综合材料



我们经常遗忘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对自然环境大肆破坏,使根系植物的生长环境不断受到威胁。作品营造一个绿色森林空间,“树”受到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原有静止的状态,塑料膜包裹压缩模拟植物呼吸的急促、窒息和紧张感,随压缩袋充气、排气时做动态运动,以此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关系。当人与植物关系不平衡时,环境将发生改变,生存空间也开始恶化,希望通过恢复自然本有的“静止”状态,展现自然的生命力与大自然的力量。




《共生之驱》

作者:冯嘉辉

指导老师:刘佳婧、张健、毛一山

尺寸:150×58×60cm

材质:综合材料

作品主体为一辆改装的电动机车,作者希望借由对废弃机车的改装来讨论我们所面对的生态问题。机车上的发动机被置换为煤气罐,而煤气罐中呈现的是一个微观的沙漠生态系统。这既是枯竭的能量来源,又是重启的生态系统。在作品中旧物被重新赋能,从“无机”到“有机”,成为新生命能量之所在。




《“少吃几张信用卡”》

作者:黄昱睿

指导老师:刘佳婧、张健、毛一山

尺寸:20×20×20cm,8件

材质:综合材料



“少吃几张信用卡”突出消费主义至上的弊端,作品以个人行为介入自然,将自然界中收集的微塑料颗粒通过信用卡样式封存于放大化的塑料颗粒之中,颗粒化信用卡的设计形式既是塑料污染的一种视觉化体现,也是基于目前的研究数据:人们每周摄入约5克微塑料颗粒,作者对这一健康忧患的关注,希望以此作品给人们带来更多关于塑料污染的深度思考。




《赤壁赋》

作者:梁子林

指导老师:张健、刘佳婧、毛一山

尺寸:200×200×120cm

材质:综合材料



蜡烛的融化和凝固如自然物质在光和热之中的循环和演变,作品试图用蜡这一材质创造一片充满生机、循环往复的山水图景,表现出中国磅礴的自然山水之美和世间万物勃勃生机之美。




《喂》

作者:李尚杰

指导老师:张健、刘佳婧、毛一山

尺寸:50×50×200cm

材质:综合材料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珊瑚礁系统亦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具有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渔业等重要功能,有着自己一套运作的生态体系。五彩斑斓的“珊瑚”是导致海洋污染的因素之一,原本繁华的大厦如今变成毫无生机的“危楼与烂尾楼”,在此作品中,通过以两者结合所形成的“病态美”形态来反映我们现时的社会现象和环境问题,借此与观众对话,呼吁人们关注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万物有灵》

作者:廖威

指导老师:刘佳婧、张健、毛一山

尺寸:240×190×22cm

材质:综合材料





“万物有灵”到“人为万物的尺度”反映了人对于自身与自然关系的不同态度,而三年疫情这场“微生物战役”迫使人们跳出人类中心主义逻辑,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菌类作为影响生命起源的重要物种,是生态环境循环的重要环节,对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作品在这一思路下进行了反复的试验,希望通过蘑菇菌丝在参与生命建构中的分解能力和修复能力以探索生物雕塑的边界。 




《花粉细胞》

作者:华洵

指导老师:刘佳婧、张健、毛一山

尺寸:240×240×200cm

材质:综合材料



作品以虚拟植物细胞为核心,选择人工自然的呈现方式,通过植物细胞噪波函数驱动形态。植物花粉细胞的形态及其存在的方式是自然生命力的来源,它以符合物理世界逻辑的多细胞抽象动态方式存在,贯穿了植物存在的瞬间和永恒,从而揭示永不湮灭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




《蓝色星球》

作者:黄俊景

指导老师:刘佳婧、张健、毛一山

尺寸:180×180×180cm

材质:综合材料



静谧的蓝色海面之下暗流涌动,人类多年的发掘与捕捞,让海洋生态系统深受威胁。作品用线条缠绕拉扯的方式勾勒出鲸鱼被困的绝望与无助,而运动的机械则模拟着鲸鱼濒死挣扎的痛苦与哀嚎。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鲸鱼的危机与绝望,引发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影响,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使命。




《人造自然物》

作者:连鑫

指导老师:刘佳婧、张健、毛一山

尺寸:40×20×20cm,4件

材质:综合材料



作品对作为自然物的橘子进行了人工材质的转换,与其固有的自然属性形成了反差的视觉效果。五颜六色的人造橘子散发出讨好的甜腻气息,映射出消费文化主导下诱人迷失的人造物情境,同时引出关于如何重新对话自然、诗意栖居的反思。




《润》

作者:彭裕桂

指导老师:刘佳婧、张健、毛一山

尺寸:350×250×300cm

材质:综合材料

作品以吊瓶输液的方式对干旱的土地进行疗愈,干旱的土地受到水的滋润而恢复原有的模样,吊瓶滴下的液体产生出独特的音律,既是养分也是舒缓现代人压力的源泉。本作品警示人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醒人们要多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同时面对社会的压力问题的时候,积极寻找治愈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




《硫酸雨》

作者:杨文钊

指导老师:刘佳婧、张健、毛一山

尺寸:750×20×250cm

材质:铁、雨伞





作品通过收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再创作,制作成稀硫酸(常见的酸雨)进行不同程度地腐蚀雨伞,阵列出被不同浓度硫酸与不同时间反应生成的褪色形态。伞从完整到破碎,反映了伞受到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水结合形成,又受尘埃催化的硫酸雨破坏的情形。而人以撑伞行走的方式呈现,人类最终走向何方,面临什么样的境遇,掌握在人类手中。




《共生家园》

作者:陈昱杰

指导老师:刘佳婧、张健、毛一山

尺寸:150×150×180cm

材质:铁、不锈钢、青苔




作品以锈铁、不锈钢和青苔为主要元素进行创作,将人造物与自然物相结合,通过相互生长的过程来体现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整体的造型上,其由内部的钢铁造型到外部的无序线条组合,体现出秩序与混乱的形态;苔藓类以及爬藤类的植物从中心逐渐向四周蔓延生长,体现出自然所独有的强烈生命力。




《重生》

作者:祖明开

指导老师:刘佳婧、张健、毛一山

尺寸:100×100×200cm

材质:旧衣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我们所产生的生活废弃物越来越多,尤其是旧衣物。本作品以夜郎文化为创作背景,以竹王面具的形象为灵感来源进行创作,通过编织、拼接、组合的方式把废弃物变成了生态艺术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生活废弃物处理的新方向,最终实现旧衣新生,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粤纹》

作者:潘璐

指导老师:刘佳婧、张健、毛一山

尺寸:120×20×70cm

材质:陶瓷




作品以广府文化为主题进行创作,将广府文化中的音乐与瓷器元素进行整合,提取广府乐曲的音节振动波纹图案制作于陶瓷盘中,形成起伏有致的立体波纹振动意象。盘子的边纹则以广彩绘画技法进行创作,与盘中的立体波纹形成呼应,呈现出广府文化之下的粤式纹样作品。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103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