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我所理解的文化创意产业(1)

原创 前天

本篇最早写于2009年6月23日,后几经修改发表于2009年6月30日。751园区自2006年逐步形成文创产业,到2024年8月止,经历了18个年头。期间为寻求文创产业的发展,公司一直在探索,多方学习和交流,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自2024年8月开始,在上级公司的指导下,文创产业的发展走了两条路,一条是资产经营,由751来负责,另一条是文创内容,交给了798文科。

2009年6月,我负责的热电联产项目刚结束,公司领导让我一起走访了上海,了解上海文创产业的发展,跟几位行业大师做了较为深入的沟通。我把这次的交流和沟通做了一个记录,并于当年发布在博客之中,现在,回味一下曾经的过去,也许会觉得当时的观点还比较肤浅,但是这终究是曾经的一段历史。

======================================

(2009年6月)上周三,我有幸与公司几位领导一同前往上海,亲自体验和观察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在此次行程中,我们拜访了同济大学的阮仪三教授,一位在文化保护和创意产业发展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原本计划是从首都机场搭乘下午一点的航班前往上海,但不巧的是,由于飞机延误,我们抵达上海时已是傍晚六点多。尽管事先得知阮教授已年过七旬,通常情况下晚上不会安排会面,但考虑到紧凑的行程安排,我们还是尝试着联系了教授的学生。出乎意料的是,教授非常热心,特意调整了自己的时间,在晚上七点于同济大学附近的咖啡馆与我们会面。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曾访问过周庄、同里等江南古镇,最近还去过乌镇。这些古镇都因保护得当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且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些古镇的保护规划方案,无一例外,都是出自阮教授之手。通过这些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阮教授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深厚造诣。

与阮教授会面后,我们详细说明了此行的目的,并通过PPT向教授及其团队展示了园区目前的业态发展情况。在听取了我们的介绍后,阮教授提出了几点宝贵的意见:首先,他提到了上海的M50创意园区,这是他早期组织规划的一个项目,位于苏州河区域,保留了工业遗产,形成了上海最早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目前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其次,他指出上海类似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多达75个,数量众多,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第三,他强调创意产业虽然方兴未艾,但上海的发展已开始面临瓶颈,人们正在观望,大多数文化创意产业仍停留在房地产开发阶段;第四,他认为国外的历史遗存大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发展,如设立文化馆、博物馆等,在老的运河区域成立了新的文化区域;最后,他建议我们对园区的发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张老师从北京和上海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等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他认为北京与上海的城市气质截然不同,上海的市场化氛围更为浓厚,而北京作为首都,商业和市场氛围相对较弱,由于中央各部委均设在北京,这里更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操作;其次,他指出北京不是设计的中心,设计是次要的,北京是消费的城市,是时尚和动感的中心,应该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待;第三,他提到798是一个初级发展的地方,而Dpark应在798的基础上,进行总体上的操作;第四,他建议Dpark内部空间虽小,但外部空间广阔,可以以“事件经济”为主,适合举办各种发布活动,将外部空间打造得更加出色,放眼全球;第五,他提出Dpark需要在北京这个大都市的背景下进行定位,明确其定位是什么;第六,他认为798引领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初级阶段发展,而751则应引领产业的下一个发展阶段;第七,他指出目前虽然每个项目都做得不错,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定位,没有形成一条主线和链条。

由于我是第一次参与Dpark产业发展的研讨,会谈结束后,我感到非常成功,收获颇丰。教授的讲话切中要害,不愧为行业内的大师级人物。

会谈结束后,我们利用短暂的时间参观了上海新天地,在普拉纳的街边小坐,体验了一番波西米亚风情。天气宜人,不冷不热,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步行街上到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他们在这里尽情享受生活。在这里,你会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法兰克福、海德堡或者海牙的街头。

第二天,我们一行人继续前往M50,就园区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通过讨论,我们发现大家的共同点越来越多,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我们深入探讨了园区的功能、形态、业态等问题,思考中国如何才能走向世界。显然,我们必须以自己的文化和审美为引领,才能真正走出去。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Dpark必须融入北京的文化体系中。要发展好创意产业,必须与原有的产业模式相结合,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品牌,才能真正走向高端。文化创意产业绝不能仅靠政府来管理,必须要有经济效益,让市场来调节。政府只需制定业态发展的政策,而业主则需要打造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为艺术家服务,并参与政策的制定。

在莫干山路50号园区粗略地参观后,我发现它与798非常相似。与李老师交流后得知,M50最早也是艺术家聚集的地方,随着队伍的壮大,同样面临了拆除还是保留的问题。最终,M50作为工业遗存被保留下来,发展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区。

下午,我们离开M50,前往上海美学馆(上海设计中心),由来自台湾的林先生接待。林先生继承了家族的事业,早年在英国深造,拥有双学士和双硕士学位,对工业建筑设计有着深厚的造诣。从与他的交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空间、颜色、光线运用的独到见解,美学馆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了设计的精致和独特。世界知名的家具与这里的空间相得益彰,让人充分感受到现代感、空间感和美学感。与林先生的交流也让人受益匪浅,他能从空间、现代家居、文化、工业遗存甚至商业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在这里,你不会感受到浓烈的商业氛围,而是被现代美的气息所包围。你会意识到,商人要想成功,其最高境界是什么。

虽然我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体会也相对肤浅,但作为一个产业,它必然有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即产业的形成期、发展期和成熟期。通俗地说,就是产业的农业期、工业期和商业期。以798和M50为例,它们都处于从形成期向发展期过渡的阶段,也就是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变。在农业期,大家各自为战,可以种植各种作物,但当大家都种植同一种作物时,为了销售自己的产品,就会相互竞争,竞相压价,导致市场混乱,最终谁也赚不到钱。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农业的收成完全依赖于自然条件。到了工业发展期,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开始介入,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计划和产品规划,大家在计划指导下生产产品,接受市场的检验。那些质量不佳、价格高昂的产品自然会被淘汰,而那些有市场生命力的产品,因其质量好、价格合理而得到社会的认可,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产品进入了成熟期。成熟期的产品市场基本饱和,产品理念和文化得到广泛认同,生产公司的管理制度健全,生产制造有序,售后服务管理科学规范。这样的企业看似稳定,但若要继续发展,管理必须创新,必须寻找新的市场,扩大产业规模,这就是合资合作企业的由来。

话题似乎有些扯远了,让我们回到文化创意产业上来。目前,Dpark需要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产品,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只有明确了产品的定位,才能创立品牌。目前,我们有多种概念,如时尚设计、时尚展示、广场文化、大型演出等,这些概念都很不错,但它们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也就是说,Dpark的定位到底是什么?我们说首都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那么Dpark在首都这个文化中心中要举起什么样的旗帜?它要具有怎样的Dpark特色?就像一顿大餐,少了Dpark,你到了北京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如果你是时尚行业的公司,如果你不在Dpark建立一个Show Center,你会觉得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高端。

“北京时尚设计中心”,这个名称太偏重设计,不符合首都的定位;“北京时尚中心”,听起来有些泛泛,感觉有点像巴黎的拉德芳斯,纽约的Chanel 5;“751”,由于有了798,市场只认第一,不认第二;“北京展示中心”,听起来有点像国展。其实,“Dpark”就很好,你可以认为它是设计广场,也可以认为它是展示园区。关键问题在于我们要打造一条什么样的链条,在这条链条中,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为别人提供什么样的平台?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并且踏踏实实地去做好,园区的发展才能走上良性循环。

上海新天地为所有城市树立了一个典范,特别是对于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在城市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如何做出特色,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愿意在这里生活,而不仅仅是一个匆匆过客。北京拥有紫禁城、颐和园、天坛等历史古迹,也有鸟巢、水立方等现代建筑,这些对世界各地的人都非常有吸引力。但是,这些景致更多的是让人去观赏的,它还是与你保持着距离。只有像新天地这样的地方,你才能真正融入其中,感受到这就是你的生活。

北京,需要这样一个新天地!

北京的新天地,应该是时尚的、文化的、舒适的、高端的,她,就应该在Dpark,因为这里最合适!

现在是时候进行定位了,明天,阮教授一行将来到Dpark,我们期待着能释放出更加耀眼的思想火花!(to be continued)

最后修改于2009-06-30 10:45

(注:本文叙述中的张老师在好几年前就已经故去,再写此文也是一段对老师的追忆!)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岁月如歌在山河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上海文创考察 Dpark 定位 文创产业阶段

2354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