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步入teamLab的沉浸式艺术帝国
-
原创 昨天

teamLab Phenomena Abu Dhabi坐落于萨迪亚特岛(Saadiyat Island)文化区,与银白圆顶的阿布扎比卢浮宫遥相呼应,毗邻即将竣工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这座几何感十足的建筑由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设计。该项目由阿布扎比文化与旅游部和Miral集团联合运营,后者也是亚斯岛(Yas Island)上华纳兄弟、法拉利世界与海洋世界的管理方,距离萨迪亚特岛文化区仅有二十分钟车程。某种程度而言,teamLab Phenomena完全可以被视为这些主题公园的一员,它的娱乐性丝毫不逊色于任何游乐园。自今年四月开幕以来,这里已经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访客。

teamLab Phenomena由阿布扎比建筑事务所MZ Architects与teamLab联合打造,整体线条圆润流畅。从空中俯瞰,其外观酷似滑板公园,但实际体量更接近一座篮球馆。建筑面积达17,000平方米,是teamLab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场地,远超其在东京与吉达的展馆。 馆内共有26件艺术作品,其中包括一片巨型投影森林、一座令人目眩神迷的激光全息天顶,以及一个冒着气泡、翻腾着泡沫并闪烁着彩色灯光的瀑布。部分装置对teamLab其他场馆的观众而言可能并不陌生,但其中最精彩的作品均为全新创作。

虽然teamLab联合创始人猪子寿之(Toshiyuki Inoko)从不将自己定位为团队的“门面”,但他无疑是teamLab创意的核心驱动力。2001年,他与堺大辅(Daisuke Sakai)、田村哲也(Tetsuya Tamura)、吉村让(Joe Yoshimura)与青木俊介(Shunsuke Aoki)共同创立了teamLab。如今,teamLab已拥有约1,000名成员,其中一部分专注于艺术创作,另一部分则致力于数字解决方案的研发。

猪子寿之认为管理会扼杀创意。正如堺大辅在2017年接受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研究者采访时所言:“我们用‘不管理’来管理公司。”团队内部由“催化者”招募成员,协作完成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项目。绩效则由同事评估——看他们到底有多yabai(日语意为“厉害”)。

为“yabai”的孕育创造适宜条件,也是teamLab Phenomena Abu Dhabi本身的运行方式。步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作品,陈列在一个小型黑暗前厅的正中央展台上。幻彩流转的光芒映照出一层仿佛异域蟒蛇皮肤般的光滑表面。色彩在黑色表面上颤动流转——当你伸手触摸时,才发现那不过是一滩水。

这件作品名为《Living Crystalized Light》(2022),是teamLab“认知上的雕塑”中的代表作:其存在更多源于人类的感知与想象,而非物理世界的恒定形态。一件美丽的物体被“唤醒”,其原理或许是通过精密校准的震动,将彩色光照射于涟漪之上——teamLab从不透露他们的秘密——而后,美又悄然消逝。 展馆中三件大型作品均延续了这种“无物质雕塑”的创作理念。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泡沫雕塑》(Massless Amorphous Sculpture,2020):这是一个紫色的风暴云世界,它们汇聚、环绕,有时甚至将观者吞没其中。(该作品曾以较小规模在澳门teamLab超自然空间中展出。)

这三件作品均以空气为“媒介”,灵感源自猪子寿之的故乡——德岛县北部的潮汐漩涡。那里的鸣门漩涡由穿越鸣门海峡(Naruto Strait)的湍急水流形成,直径可达20米,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们观察和描绘的对象。浮世绘大师歌川广重(Utagawa Hiroshige)曾在其“六十余州名所图会”(Famous Views of the 60-Odd Provinces)系列的第五十五幅《阿波:鸣门之风波》(Rough Sea at Naruto in Awa ,1855)中,将其定格于画布之上。

猪子寿之表示,teamLab不断探索这种超越质量概念的雕塑,实际上延续了其在东京teamLab无界美术馆(teamLab Borderless)中的创作理念——作品与环境密不可分,彼此之间,以及与观众之间,都产生互动。这一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得更远,回应了早年针对他们作品的某些肤浅批评:由于这些作品由软件驱动,缺乏实体形态,所以不算艺术。

teamLab打破常规之处,远不止其中展出的艺术作品。阿布扎比teamLab的展馆本身既是一座美术馆,也是一处互动娱乐的空间。他们既是一个艺术团队,又是一家创意公司,还是一个超技术主义团体(ultra-technologist group)——teamLab在2017年便如此形容自己。随着teamLab不断发展壮大,团队始终以“糯米团般柔软”的力量,向世界传递万物同源的理念。当问到猪子寿之:他的个人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他说:“团队规模日益扩大,项目体量也随之增长,但正因如此,我现在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创作中——这在团队只有几个人的时候是难以实现的。整体来看,我的工作流程并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先提出一个概念,构思我想创作什么,然后和团队共同投入这种永无止境、精益求精的创作过程。”

“或许是文化差异使然,我始终觉得,在我们的作品旁署上个人姓名,是很不自然的事。”他说。“起初,有上万人对我说,我应该以个人名义发表这些艺术作品。”
然而,这种做法显然与teamLab的哲学背道而驰。他们所坚守的理念,与那个佛教徒在热狗摊上的笑话如出一辙:“让我与万物合一。”(Make me one with everything,字面意思为:来一个全套热狗。)如果猪子寿之选择以个人名义发布作品,他或许早已成为当今地球上最负盛名的艺术家,如同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布兰登·费舍(Brendan Fraser)等名流,或是如阿布扎比王储谢赫·哈立德·本·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Sheikh Khaled bin Mohamed bin Zayed Al Nahyan)等公众人物——他们均出席了teamLab Phenomena Abu Dhabi的开幕式;亦或是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正如当晚,在馆外为宾客弹奏钢琴的意大利作曲家Ludovico Einaudi。建筑表面蓝色的光波如同阵阵涟漪,缓缓升腾,6,000架无人机则将灯光秀推向夜空。
“我只在乎创作本身。”猪子寿之这样说道。

teamLab由佩斯画廊(Pace Gallery,纽约、柏林、日内瓦、香港、伦敦、洛杉矶、首尔、东京)、Martin Browne Contemporary(悉尼)以及Ikkan Art(东京)代理。 本文作者Sam Gaskin从事当代艺术报道逾十年,常驻中国上海。他曾为《Ocula》、《Artnet News》、《Artsy》等艺术媒体,以及《金融时报》、《卫报》、《CNN》和《Vice》等主流新闻机构撰写亚太地区的艺术报道。目前居住于澳大利亚霍巴特。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巴塞尔艺术展 ArtBasel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