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新书推荐 |《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

原创 昨天

在AI广泛应用的浪潮中,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视觉和生命智能等技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变革。这些技术不仅重新定义了艺术创作的边界,也对艺术家的角色和社会对艺术的认知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AI技术在艺术领域日益广泛地应用,它带来的变革也引发了一系列挑战:艺术家的角色如何重新定义?艺术作品的版权和所有权如何归属? AI创作的艺术能否触动人心,或仅仅是一种技术展示?这些问题需要艺术家、技术专家和社会共同探讨和解答。

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在推动艺术边界的扩展。面对这些变革,我们需要不断审视和思考艺术的本质,以及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和影响。

新书推荐

《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

于幸泽 于蒙群 罗霄 冯硕 编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5-1626-5

本书是一部面向大学跨学科通识教育的教材,旨在探索艺术与科技之间的交融与创新,为读者提供跨学科的思考框架与实践指南。书中从艺术与科技的双重视角出发,全面介绍了人工智能艺术的理论基础、应用实践以及未来趋势,旨在培养读者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素养。

将生成式AI艺术纳入大学通识教育,具有深远的教学价值。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生成式AI艺术的创作原理,学生可以了解艺术创作的多样性,激发想象力;通过欣赏和解析AI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提升审美素养,培养艺术鉴赏能力。生成式AI艺术的教学还能推动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创新,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平台。此外,生成AI艺术的教学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艺术创作的本质。

本书作为一本面向大学通识课程的教材,在内容安排和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通识教育的特点。本书的章节涵盖了生成式AI艺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审美价值、伦理法律和社会意义等多个方面。本书还设置了跨学科合作与实践案例章节,通过介绍不同学科领域的合作案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每章末尾的思考题,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生成式AI艺术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生成式AI艺术将在艺术创作、文化产业、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成式AI艺术将成为艺术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为广大读者和学生们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引导大家共同探索生成式AI艺术的奥秘。

于幸泽 

博士、同济大学教授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研中心主任

摘自本书前言

作者简介

于幸泽 博士,同济大学教授。研究领域:美育教学、现当代艺术理论与实践、人工智能艺术和数字艺术、智能化公共艺术。

于蒙群 博士,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领域:艺术史论、人工智能艺术。

罗霄 硕士,同济大学AI与艺术创研中心实践导师,“实验编程”创始人。研究领域:交互媒体、人工智能和生成式艺术。

冯硕 博士,上海政法学院副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领域:国际法学、数字法学。

目录预览

内页预览

素材提供:姜黎
本期编辑:陈卓

内容统筹:卓文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同济大学出版社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生成式 AI 艺术 跨学科融合 AI 创作伦理

916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
同济大学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上海

甲方 · 品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