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当地牧民亲历喜马拉雅烟花秀!“那块地长不出草了,牦牛吃啥?牧民咋办?”

原创 09-24

9月19日傍晚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热龙地区

海拔55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脊线上

火焰腾空而起

一场由户外品牌始祖鸟

联手艺术家蔡国强

打造的“艺术烟花秀”

《升龙》

在轰鸣声中划破雪域寂静

然而,这场以“敬畏自然”为名的表演,却因可能对脆弱生态造成破坏而引发轩然大波。次日,品牌与艺术家删除了宣传视频。

9月21日凌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就此事发布情况通报称,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通报发布后,蔡国强工作室与始祖鸟品牌相继公开致歉,并表示如烟花对环境有影响愿全力补救。9月22日,已有环保专家抵达现场进行生态修复。有媒体报道称,经专家初步判断,遭到破坏面积不大,正在清理现场的紫铜、塑料桶等。

艺术与生态的碰撞,暴露出高原环境保护的深层困境。

烟花燃放现场:味道刺鼻,辣眼睛

“燃放时像地震一样,我整个人都在抖。”日喀则定日县村民陈铭(化名)回忆。作为当天活动的接送司机,他目睹了烟花秀的全过程。

9月18日晚,陈铭接到通知第二天要去接人。9月19日清晨5点,陈铭起床前往日喀则市某酒店。等待的一个多小时里,他询问酒店负责人缘由。“他只是和我说,有一个投资了很多钱的项目。到了现场后只可以拍照,不能发到网上。”陈铭回忆。

8点多,陈铭带着2位负责人和40名厨师启程。跟随陈铭出发的,还有两辆货车。

车队开了近3小时才抵达热龙山山脚。陈铭看到,路边已停了很多车,现场十分忙碌,有许多扛着摄像机的工作人员,还有无人机,有村民在搬东西。村民们说,他们是被村长叫来搬座位的。村长向他们承诺有工资,但没有告诉他们具体是什么活动。

下午5点左右,烟花秀正式开始。陈铭回忆,烟花每10分钟左右燃放一次,一共燃放了约4到5次,每次颜色都不一样。烟花从山顶蜿蜒到山脚,燃放时,声音和震感都非常大。

陈铭距离烟花燃放点约三四公里,但他仍能感到,烟花燃放后,“空气中的味道非常刺鼻”,“眼睛辣辣的”。

直到这时,陈铭才知道,这是始祖鸟和蔡国强联合创作的一场烟花秀。“他们弄得太神秘了”,陈铭不认识“始祖鸟”,一度将之错误地称呼为“鸟族”。

除本职工作外,陈铭也是一位藏区牧民。陈铭在现场看到,烟花燃放后掉落了许多细小残渣。“高海拔本来就不容易长草。这样燃放烟花,那块地很可能长不出草了,那牦牛吃啥?牧民咋办?”陈铭表示,燃放烟花的地方,距离农民们种青稞的农田仅300多米。

在现场,陈铭没有看到动物出没。“这样的震感,连人都受不了。动物估计直接被吓跑了。”

让陈铭感到气愤的,不仅是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有可能遭到破坏,还有对当地习俗的不尊重。

在藏民的眼里,雪域是纯洁无瑕的一片圣地。每次陈铭带游客去珠峰脚下都会嘱咐游客,“不能喊太大声”。

陈铭表示,燃放烟花的地方距离卡若拉冰川仅5公里,而卡若拉冰川被当地藏民称为“神山”。曾有一部电影取景时,为呈现真实场景,剧组在卡若拉冰川上炸出了一个三角形缺口,人为制造了一场雪崩,画面在电影里呈现不到20秒,但缺口却至今还未“愈合”。

在陈铭看来,这次的烟花秀,和当年的电影一样,打扰了山神,侵犯了神圣。


生态破坏不可逆

夏尔巴向导旦增认同陈铭的担忧。他对西藏当地的生态环境较为熟悉。旦增介绍,直至今日他攀登了32座近6000米海拔的雪山,“还有数不清的5000多米海拔的雪山。”

旦增了解到“始祖鸟烟花秀”的新闻后十分震惊,认为如此大的阵仗对雪山冰川的伤害是巨大的、不可逆的。“可能导致那片土地十几年内都不会再生长。”

面对公众质疑,主办方曾回应,该烟花项目已通过国际奥委会及日本、欧美等多地燃放验证,确认其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燃放等级为V级(最低风险),噪音与光污染显著低于常规夜间焰火,力求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与公众的干扰。

在生态保护方面,主办方表示已实施全链条管理方案:燃放前转移牧民牲畜至安全区域,并通过放置盐砖引导鼠兔等小型动物远离燃放区;燃放后立即清理残留物,并委托专业机构对草甸和农田进行科学修复,避免遗留生态风险。

然而,在喜马拉雅这类生态极度脆弱的高原地区,上述措施是否真正有效,值得深入审视。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张强弓在论文中指出,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多为海洋型冰川,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该区域生态脆弱,冰川加速消融已带来一系列连锁影响,亟需科学应对。

“空气侠”发起人赵亮基于十余年环保一线经验指出,烟花燃放过程中产生的烟雾、粉尘及彩色烟花中的化学颜料,短期内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冲击,其可降解性与毒性也存在不确定性。长期来看,未清理彻底的残留物可能持续释放有害物质,燃放产生的热量亦可能加剧冰川融化,对高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损害。

赵亮进一步解释,青藏高原特殊的高海拔、低温、低氧环境,会导致烟花残留物的降解和扩散速度显著减缓。烟花中的所谓“可降解材料”在高原环境下分解效率极低,残留粉尘与颜料可能长期滞留空气或地表。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顾垒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可降解”不等于安全,更不能成为高原环境下的“免责牌”。高原微生物活性低,玉米淀粉基彩粉等非原生材料的降解周期缺乏实验数据,其中染料的降解过程与生态影响更是未经验证。

青野生态负责人刁鲲鹏从生物与植被的角度提出批评:烟花巨响严重惊扰鼠兔等小型动物,所谓“盐砖引导”并不符合其习性,反而可能造成惊吓或死亡。同时,燃放装置布设直接破坏草毡层——这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关键结构,一旦损毁,易引发土地退化,严重影响野生动物栖息。

对于事后修复,刁鲲鹏建议避免翻耕等二次干扰,草毡层破坏后几乎不可自然恢复。残留的彩粉可以通过物理吸附清理,防止化学染料渗入土壤水源;已污染区域则需专业环境机构介入,采取科学手段进行长期治理。赵亮同样强调,高原生态修复必须依靠专业团队,进度应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而不是简单“翻土”就算修复完成。

“环境评估”在哪里?

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一位负责人此前向媒体表示,此次活动已在生态环境局备案,手续合规。因烟花采用“环保材料”,未进行环境评估,仅经乡、村、县三级政府同意即获批。该负责人称,政府曾多次开会研究选址,评估周边野生动物情况,最终选定区域不属于生态保护区,且周边无人居住。

然而,烟花虽已熄灭,追问却不应停止。在高原举办大型烟花秀,显然面临着可预见的生态破坏。审批是怎么办下来的?监管又在何处?当地生态环境局“已备案,无环评”的答案难以服众。

针对活动方以使用“环保材料”为由而未进行环境评估的做法,刁鲲鹏表示质疑。他强调,在青藏高原这样生态脆弱的地区,任何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活动都必须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

“环境评估不仅是对材料本身的化学残留进行评估,还应涵盖爆炸产生的冲击、噪声、微粒对空气质量的瞬时影响,以及施工和人员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物理性破坏等多个方面。”

刁鲲鹏特别提到,我国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有着严格的政策要求。2023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明确,青藏高原保护范围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全部行政区域等。其中指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等。

此前,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盈科全国碳达峰碳中和法律专委会主任刘新海向媒体表示,虽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未明确将烟花爆竹燃放纳入强制环评范围,但青藏高原作为“生态敏感区”,应参照《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办法》,对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活动从严管理。

与此同时,江孜县分局所说的“乡、县政府同意即可”,看似流程完整,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可能影响生态的活动都需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甘肃政法大学教授冯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都已有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当地政府其实无权审批此项活动。

刁鲲鹏认为,此次活动中地方政府可能因信息闭塞或急功近利的心态,未能充分履行环境评估的职责,这既是地方政府的失职,也是活动方的责任。

在谈及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时,刁鲲鹏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指出,他所在团队曾在当地开展野生动物监测与生态保护项目,每次活动均需经过严格审批流程,包括对当地动植物影响的评估及预防措施设计。他特别提到,此前在四川、甘肃等地组织的越野跑活动中,主办方需提供对当地生态无干扰的证明,并由专家进行环境评估论证。这一流程不仅是为了约束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也是通过专业意见指引主办方优化方案。

基于丰富的户外经验,旦增认为,问题的核心仍在于管理。他对比了西藏不同地区的生态现状:在219、318国道沿线一些管理松懈的区域,游客众多,垃圾遍地,他目睹库拉岗日北麓冰川一年退缩二十余米;而在隆子县扎日圣湖措嘎,因有文旅局局长带头清理垃圾、要求进入者签署环保保证书等严格措施,生态环境良好,甚至孕育出上万朵雪莲花。

9月22日,据内部人士透露,目前自治区已就此事开会,形成调查组,调查完后会发布通报。

但生态破坏的滞后性意味着,真相可能需要数年评估才能浮现。

上观新闻·解放日报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马秀婷 甘煜敏 朱雅文

实习生黄佳瑜、胡婧懿、孙怡洋对本文亦有贡献

微信编辑:Rong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上观新闻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蔡国强《升龙》 喜马拉雅高原生态保护 高原活动环评合规性

362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