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从高冷到“会玩”,博物馆文创如何拿捏年轻人的心?

原创 前天


今年暑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3.04亿人次,较2024年增加了796万,同比增长2.6%,创历史新高。不少游客逛博物馆除了亲眼看到镇馆之宝,还要购买各种能吃、能玩、能看、能送人的文创产品。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文创销售收入达34.28亿元。以国家博物馆的现象级文创“凤冠冰箱贴”为例,其带动凤冠IP全系列文创产品销售额跨越亿元,创下国博近二十年来单品及系列文创的销售纪录。

博物馆文创产品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破圈”。


产品矩阵,多元分类满足不同需求

对于博物馆文创来说,2016年是个关键节点。

这一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鼓励文化文物单位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同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发展文博创意产业。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完善开发保障,推进文旅融合,为文创发展持续助力 。

发展至今,博物馆文创已经形成了款式丰富、品类多样的文创产品矩阵。据调查,博物馆文创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实体文创产品、数字文创产品以及跨界合作的衍生产品

作为最基础且最受欢迎的品类,实体文创以“实用+文化”为核心,全面覆盖从日常消费到高端收藏的全场景


图源: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


既有冰箱贴、文具这种单价百元内的实用小物件,也有满足消费者对“文化质感”追求的家具用品、首饰等中端款,以及文物复刻品、艺术摆件等收藏型高端款。


古埃及文明大展闭幕纪念徽章

来源:上海博物馆


随着5G、AI、区块链技术的普及,数字文创让文化传播突破物理限制。

上海博物馆在古埃及大展期间,推出古埃及文明大展闭幕纪念徽章,依托区块链技术保证唯一性;国博还尝试“数字权益+实体商品”的组合,购买凤冠数字藏品的用户,可优先参与线下文物修复体验活动,实现“虚拟收藏+现实互动“ 的双重价值。

通过与不同领域品牌合作,博物馆文创不断打破圈层,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国风武侠竞技游戏《永劫无间》今年暑期联动上海博物馆,在游戏里还原八件传世馆藏文物。首期联动聚焦“中国陶瓷”主题,粉彩蝠桃纹瓶和胡人骑骆驼俑两件文物将作为赛季限定神品遗珍率先登场,伴有特殊音效、展示动画的检视动作等。


科技感+仪式感+文化感,“花式”创意再燃文博热潮

爆款文创的持续涌现,并非偶然的流量红利,而是源于对“用户体验”与“文化表达”的深度把控。当下成功的博物馆文创,普遍以“科技感、仪式感、文化感”为设计核心,将抽象的历史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共鸣的产品形态。

科技是连接文物与现代生活的 “桥梁”,通过数字化手段,原本静止的文物得以突破物理限制,以动态、互动的形式与观众对话。

今年过年,首都博物馆与北京印刷学院全息艺术实验室合作推出全息科技文创《幻彩蛇影》和《巳蛇典藏纪念卡》,让千年前的文物在光影变幻下立体呈现。

图源:博物馆头条


问鼎穹隆·天宫藻井浑天仪冰箱贴以中国古代浑天仪的结构原理为形式,创新性地采用"一器两形"的设计,生动诠释了隆福寺天宫藻井的五层结构,扫描二维码还能获取AR互动讲解。


杭州博物馆联合浙江联通推出数字文创——“智衣衿”体验一体机。凭借元景大模型,实现黑科技与文物的时空碰撞。观众可以选取展览中的文物,一键生成国风人物图片及视频,手机下载或现场打印带回家。

仪式感是激活文化情感的“钥匙”,通过将历史寓意转化为具体的场景化体验,让文物从展品变成能承载情感的载体。

每年10月到次年的1月、2月,故宫博物院院内总会上演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大家手里都拿着新买的《故宫日历》,排队等着故宫的老师加盖印章。



每一枚章都有着其独特的含义,老师还会一边盖一边讲解:“葫芦大吉”章‌象征吉祥如意、福寿安康,常用于祝福家庭和谐;“岁朝图”章‌:源自乾隆御笔,象征新年新气象; ‌“北京中轴线”章‌纪念北京中轴线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不同年份的日历还会新增特色印章,年年有新意,仪式感满满。

考古盲盒的推出更是将仪式感推向新高度,用户可以通过“挖掘”过程,亲身体验考古发现的喜悦与惊奇。

以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考古盲盒为例,里面不仅包含了微缩版的青铜神树、猪、鸡、鸟等文物手办,盲盒中的土堆形态借鉴了三星堆遗址的特征,土壤外观、形态、颜色也与考古坑内相近。打开盲盒的那一刻,就会感受到一种仿佛自己亲手挖掘古文物的兴奋和期待。

文化感是文创产品的 “灵魂”,只有抓住文物的核心文化内涵,并以符合现代审美的形态呈现,才能让千年历史真正融入当代日常。

南京博物院的两款团扇文创产品,以明代沈周《东庄图》和仇英款《曲水流觞图卷》为灵感,将古典绘画艺术与现代工艺巧妙结合,通过团扇的方寸之间,展现出古典艺术的独特魅力。


敦煌研究院的木质立体八音盒以莫高窟112窟《反弹琵琶》壁画为蓝本,八音盒转动时,藻井图案流转,舞伎与九色鹿随音乐起舞,还原敦煌壁画的动态美感。设计融合声光效果,让千年壁画“活”起来。


苏州博物馆的蟹黄黄系列文创灵感源自清代“金殿唱题名片袋”,以金蟹图案寓意科举“一甲”。文创延伸至毛绒玩具与互动体验,用户可模拟“打包大闸蟹”,将江南饮食文化与科举历史巧妙结合。

博物馆文创产品一直关照年轻人的兴趣点。有专家指出,文创产品吸引游客深度参与其中,激发游客在特定场景下产生特定情绪,进而助力游客形成独特且难以忘怀的个体化情感体验与记忆。

文创产品和博物馆的双向奔赴

“没有人能空手走出一家博物馆”已逐渐变成现实。随着文创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文博经济”蓬勃发展。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

图源:澎湃新闻记者朱伟辉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吸引了近278万人次观展,其中70%观众来自外省市及海外,他们中有七成,是为此展览专程来沪。该展览已创下全球博物馆单个文物收费特展观展人数的最高纪录,展览总营收超7.6亿元,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350亿元。受展览影响,同期入境及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增长了65%。

无独有偶,三星堆博物馆前10个月文创销售收入达1.5亿元;近百家博物馆参加天猫“双11”活动,开售首日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400%……人们越来越注重消费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精美“走心”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正契合了这种需求。

3亿+人次的参观热潮、百万件销量的爆款单品,这些数据背后,是博物馆文创从“小众藏品”到“大众消费”的身份转变,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深度对话。而文创的真正价值,远不止于商业成功,它让千年文物走出玻璃展柜,以实体、数字、跨界的多元形态,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由 文化科技融合汇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

观点洞察 热门话题

194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