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颜值与内涵并存!4万个公共文化新空间正成为你的“城市文化客厅”
-
原创 昨天


商场逛街,你是否曾与一间设计感爆棚的城市书房不期而遇?
在景点游玩时,是否邂逅一家将阅读、展览与咖啡香巧妙融合的文化驿站?
又或许,在你所居住的社区里,就藏着一家24小时不打烊、随时等待你推门而入的文化空间……

这些就是正席卷全国的公共文化新空间。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全文)部署文化设施空间建设,“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立足城市特点,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
区别于传统公共文化空间“空间即建筑”的观念,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体现出理念新、形态新、机制新、技术新、服务新等特点,既有鲜明的特色,同时又适应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要求,成为新时代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公共文化新空间已超4万个,它们以其高颜值、强设计感和丰富内容,成为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
深挖在地文化,每个空间都有专属身份证
避免千城一面的关键,在于抓住地域文化的“根”与“魂”。这些文化新空间不做 “通用模板”,而是深挖本地独有的文化记忆,让每个空间都带着鲜明的“地方烙印”,成为城市文化的“活名片”。
李白遍赏金陵名胜,六朝时期的皇家园林湖泊玄武湖让他沉醉流连,甚至不吝辞藻盛赞玄武湖为“京湖”。他或对后湖月,或赏北湖梅,或访郭璞墩,或泛后湖舟,留下了4首与玄武湖有关的诗篇。今天,如果要给玄武湖在唐朝海选一位形象代言人,则非李白莫属。
在南京玄武湖就有可以近距离和李白“贴贴”的地方——金陵诗仙馆。这是一栋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白色外墙,棕色屋瓦门口环绕着回廊墙上有一幅李白“举杯邀月图”充满书香气息。
馆内由“诗文系年”“优游金陵”“京湖情结”“金陵怀古”等章节构成,追寻诗仙李白在金陵留下的文化印记探究唐宋诗词中“金陵怀古”这一诗派的由来,讲述李白和玄武湖的不解之缘馆内还设有“太白书屋”和“朗读亭”。
“祠堂+文化”是三水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探索出的新型文化空间建设模式之一。
三水区选取当地40个祠堂建设“祠堂+文化”新型文化空间,在祠堂内设置村史馆、阅览室、棋艺室等文体场室,或以祠堂为中心在周边开展特色文化建设,并扶持培育文艺队伍、文艺协会、志愿服务队等开展文艺创作,整合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的资源开展流动展览、公益讲座、绘本创意思维阅读营等活动,丰富乡村公共文化供给。

三水区私伙局在祠堂开展戏曲演出活动 图源:三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10月至12月的每个周末,福田古书舍都会举办“古舍新韵·文化寻踪”系列活动,内容涵盖文化培训、文化展览、文化研学、文化集市和文化诗会等,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这间坐落于湿地公园内的古书舍环境优美,藏书6000余册,已实现与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丰富了周边居民的阅读生活。
仅2024年,举办各类活动超2500场,吸引游客超1700万人次,园区整体产值超30亿元,与2021年运营方接手时的全年数据相比,增长达370%。
每一个符号都是城市独有的“文化基因”,当这些基因融入空间设计,不仅让文化有了“归属感”,也让大家记住:这座城市,有别处看不到的风景。
“旧瓶装新酒”,新空间的无边界融合
废弃厂房、闲置地下空间、老旧街区…… 这些曾被贴上“过时”标签的地方,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新的文化空间。
南京“大行宫见”长江十二城沉浸式街区将闲置五年的地下人防空间转化为4.5万平方米的文化综合体,今年7月试运行以来已成为现象级打卡地。整个街区以“长江经济带江行十二城”为创意背景,以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12座长江沿线城市故事为核心内容,实现“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穿越体验。

游客漫步其间,可感受重庆洪崖洞的巴渝风情、武汉黄鹤楼与樱花树的浪漫、南京秦淮河的市井烟火,真正做到“一步一景观、一店一故事”。据悉该项目已荣获“2024文商旅品牌大会文商旅融合最佳创新奖”。
同样惊艳的还有成都东郊记忆。成都东郊记忆以“音乐展演”“数字文创”“国潮时尚”为主赛道,截至今年5月,园区入驻商企超300家,园区音乐产业链横向纵向企业52家,数字文创企业35家。园区日均客流量超过5万人,今年暑期以来消费业态营业额已近1亿元。
仅2024年,举办各类活动超2500场,吸引游客超1700万人次,园区整体产值超30亿元,与2021年运营方接手时的全年数据相比,增长达370%。无论是音乐现场、戏剧表演,还是艺术展览、时尚市集,抑或是青年夜校,在这里都可以体验。

东郊记忆“处处是舞台”音乐活动现场 来源:成都传媒集团 成都传媒产业集团
从南京的“地下长江”到成都的红砖厂房,这些"旧瓶新酒"的智慧在保留历史肌理的同时,注入现代生活的温度与活力,重新成为承载记忆、连接生活的重要场域。这些家门口的“新空间”,大大提升了市民享受文化服务的便捷度。
数字赋能,打造特色文化空间
通过沉浸式体验、科技互动等现代方式重新包装,让文化也有了新“打开方式”。
北京城市图书馆的元宇宙体验馆以蓝色为主色调,走进馆内,涌动的“波涛”萦绕其间,炫酷大屏上的数字人正默默“注视”着来来往往的参观者,科技感十足。项目团队将元宇宙概念与图书馆的传统功能相结合,形成思之域、阅次元、言之境、化之身和数据海五大功能区——
“思之域”是公共元宇宙板块,读者可以通过一块大屏幕,以“第三视角”漫游整个图书馆;
“阅次元”是个人元宇宙板块,通过操作系统,读者可以根据提供的道具,搭建自己心目中的书房;
“言之境”是公共数字人板块,在这里,读者可以与鲁迅、儿童、未来人三个角色进行语音对话;
“化之身”是用户数字人板块。在这一场景中,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数字人,并登录公共元宇宙进行互动,该板块通过面部表情和动作的细节捕捉,让用户实现高度个性化的交互体验;
“数据海”板块则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馆藏资源以直观、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形成可视化的资源数据图像。
苏州·未来科幻馆的《三体·时空漫游》沉浸式科幻体验馆通过新媒体秀场、研学空间、未来书局、盲盒餐吧、科幻艺术单元等复合型功能,给游客带来别样的科技体验。“三体·时空漫游”沉浸式科幻体验馆,以《三体》为背景,通过东方视角畅想人类文明未来探索前路。设有“星际模拟作战”多人飞船射击游戏、“探索乱纪元”多自由平台模拟驾驶、“逃离水滴追捕”动感飞翔影院等20个体验项目。

在这里,游客可以重温原著中的文明博弈与星际战争;感受宇宙宏观及微观尺度下一个个诡谲而神秘的世界;或是寻找三体世界中的你,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些文化新空间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们没有把文化锁在玻璃展柜里,而是用科技、体验、生活场景为纽带,让文化变得可感、可触、可参与。
从流量到留量,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成为 "网红" 只是起点,真正成功的文化空间,能从吸引 "流量" 变成留住 "人心"。它们不仅是拍照打卡地,更能带动经济发展、拉近邻里关系,成为城市发展的 "软实力引擎"。
广东“粤书吧”一吧一特色,在旅游景区、酒店、民宿等地设立当地图书馆分馆或服务点,以文旅融合拓展新型阅读空间。以位于金湾海泉湾度假区的烹饪图书馆(粤书吧)为例,这是全国少有的“可下厨的图书馆”,将“阅读+旅游+烹饪”的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

2000余册图书中,食谱与旅游指南占据C位;香料展示区如气味博物馆,展示全球调料奥秘;共享厨房让读者可随时将书中菜谱变为现实;咖啡制作区飘散的香气,成为最好的阅读伴侣。
横石基村粤书吧则是金湾首个乡村振兴粤书吧,坐落在始建于明朝的古村落中。

老屋石墙与现代木艺铁艺和谐共生,书架间悬挂的粤剧戏服诉说岭南文化,4000余册图书涵盖文学、艺术、旅行,专业咖啡吧飘散着现磨咖啡的香气……这个260平方米的空间虽有限但却充满设计巧思。
安徽合肥合柴1972文创园内的元小鳌魔幻书局以“科技+IP+文化+体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合肥首个“魔幻科技+沉浸体验”创新型主题文化书店,在为消费者带来新奇消费体验的同时,也为实体书店这样的传统业态打开了新市场。
在这里,大家不仅能在充满未来感的阅读空间里借阅书籍,还能在9米层高的“魔盒世界”里穿梭在海洋和宇宙之间,领略五大洲的自然风光与美丽。这样魔幻新奇的场景,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这些新型文化空间正在以鲜活的姿态融入人们的生活,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革新,更体现了文化惠民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深层转型,成为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抓手。
-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由 文化科技融合汇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