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28部备案立项!政策扶持、资本助推、技术迭代…VR电影能“干翻”传统电影吗?

原创 昨天

在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未来影院启动仪式上,《长安三万里》《帝国密码——秦始皇陵》《封神前传:一个女将军的殷商盛世》《龙门金刚》等7部VR电影将于暑期档在全国各地的影院、博物馆甚至商场里和大家见面。

据统计,截至7月底,全国有28部VR电影获备案立项号,19部拿下龙标,产业爆发力初显,中国电影开始迈入从“静坐观影”到沉浸式“入戏游观”的全新阶段。

经典文学与文旅P的沉浸式呈现

在VR电影的创作中,经典文学与文旅IP构成了核心来源,它们与历史文化、科幻冒险等题材主线相互交织,共同打造出丰富多样的沉浸式体验。

内容来源于国家电影局   影虚备字〔2025〕第1号-影虚备字〔2025〕第19号已获“龙标”


根据备案信息可见,基于经典文学IP改编的作品占比超50%。

在历史文化题材中,《封神演义》衍生出《封神・朝歌》,借助分支叙事与角色扮演技术,让用户化身雷震子改写封神结局;

《水浒传》改编的《水浒奇源》则以文化互动叙事为特色,让观众深入感受梁山好汉的侠义精神。

在科幻冒险领域,凡尔纳的《地心游记》被重构为256㎡的熔岩洞穴与水晶森林世界,90fps高帧率保障动作场景流畅,让观众仿若置身冒险之中;刘慈欣的《吞食者》更是让观众化身地球防卫军参与星际战争,首映单日接待观众破千。

这些经典IP经过VR技术的创新演绎,既保留了原作的精髓,又通过沉浸式体验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凭借广泛的受众基础降低了市场认知门槛,同时以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内涵为创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地方文旅项目与VR电影的融合加速推进,成为文化复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明上河图:千年之约》与开封景区联动,观众化身大理使者穿越汴京,与苏轼等协作抗敌,复现534个人物场景,感受北宋风土人情。

《石光千年:大足》依托重庆石刻,构建 “线下景区+VR内容” 的联动模式,既为 VR 电影提供了独特素材,也为景区带来更多关注。

《龟兹乐舞》精准复原公元630年龟兹宫廷乐舞场景,观众能 “触摸” 壁画乐器,参与无遮大会解谜。

这些作品通过文物数字化复原等技术,让古老文化重焕生机,实现了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也推动了文旅IP的影视化进程。

此外,在科幻冒险题材中,除了经典IP改编,原创世界观作品同样表现亮眼。

《机械・觉醒》致力于打造机械生物共生的未来城市,运用UE5引擎实现纳米级材质渲染,交互延迟控制在50ms内,为观众带来流畅交互体验;

《火星登陆计划》则凭借UE5引擎与多感官交互系统,构建出逼真的火星探险场景。

这些作品延续了科幻文学中对未来的探索精神,通过先进技术呈现出充满想象力的科幻世界,丰富了科幻冒险题材的内容版图。

技术新锐与传统影企的强强联合

技术公司凭借其在引擎开发、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优势,为影片注入技术活力;传统影企则依托丰富的制片经验和发行资源,为内容质量和市场覆盖提供保障,二者的融合与协作,共同推动VR电影产业的发展。

技术公司在VR电影开发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60%。开发《机械・觉醒》的新知元浪、《地心游记》的维魔科技等企业,凭借强大的引擎开发能力,积极整合AIGC技术,有效提高了VR电影的制作效率;制作《恐龙移民计划》的野子科技创新采用 “历史复现+科幻重构” 的双线布局,成功覆盖亲子与文旅等多个群体,拓宽了VR电影的受众面。

传统影企跨界参与VR电影创作,为产业发展赋能。西安电影制片厂联合沉浸奇观推出《龟兹乐舞》,借助《红高粱》等经典影片积累的制片经验,精准把控《龟兹乐舞》的叙事节奏,使影片兼具精彩剧情与艺术感染力。

此外,北京作为科幻/神话研发中心,聚集了新知元浪、维魔科技等企业,为相关题材创作提供技术与创意支持;西安凭借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历史文化IP基地,西影厂、沉浸奇观等在此挖掘文化宝藏;长三角则依托发达文旅产业,成为文旅融合试验区,时光坐标、开封清明上河园等积极探索融合模式。同时,跨区域合作也不可忽视,如《世界遗产看中国》由河南、江苏公司联合出品,整合各方优势推动产业发展。

VR电影爆发的三重关卡

VR电影正通过政策赋能、技术迭代与商业化破局,重塑中国影视产业生态。其核心价值在于以“沉浸式参与”填补传统影院流失的年轻受众缺口,但爆发仍需攻克设备体验、内容深度与盈利模式三重关卡。

在用户体验维度,尽管VR大空间项目凭借沉浸式叙事与全景交互特性形成差异化优势,但实际运营中暴露出显著短板——当人流量达到峰值时,空间拥挤导致的肢体碰撞、设备响应延迟等问题,会严重破坏用户的沉浸感与情感共鸣。同时,硬件适配问题突出,部分观众反馈VR头显存在面部贴合度不足的物理缺陷,还有些使用者会出现视觉眩晕、头痛等生理不适现象。

在内容生产层面,部分作品叙事深度与艺术表现力不足,停留在技术展示层面,缺乏具有思想穿透力的原创IP;同时还有些场景制作粗糙、人物塑造生硬、交互简单且不够有趣等问题。

商业化方面,行业尚未形成可持续盈利模式。由于项目投入产出比不高,票价体系受限于C端市场接受度难以突破200元区间,导致多数企业处于“烧钱换市场”的初级阶段。

当VR电影成功摘下 “技术玩具” 的旧标签,其意义早已超越了VR电影行业本身。这场由28部备案作品点燃的 “虚实革命”,正深刻重新定义 “电影”,当银幕边界消融,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目击者与参与者。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由 文化科技融合汇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

观点洞察 热门话题

133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