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迎难而上:展陈行业的转型“生死局”

原创 昨天

政策调整、技术革新与市场需求的变化,正驱动传统展馆行业从单一的布展服务向多元化、数字化、文旅融合方向的深度转型。这一过程中,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正在重塑行业格局,有能力的创新者正在不断拓展业务的边界,也有不少前浪,就这样倒在了沙滩上。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等政策,要求加强财政资金的统筹和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这种政策导向下,地方政府在安排财政资金时,会更加注重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效益性评估。对于展览馆项目,需要进行更严格的预算编制、绩效目标设定和评估审核

2024年初,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关于坚决纠治部分地方基层搞“新形象工程”问题的工作提示》,更是明确指出一些地方斥巨资大建城市规划馆、城市展览馆等展览设施,存在使用率低、维护成本高,甚至沦为 “半拉子工程”等问题。

财政支持的减少,直接体现在行业头部企业的财报中,以行业龙头风语筑(603466.SH)为例,从疫情之前项目综合毛利率接近30%,到2024 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为16.51%。政策转向迫使企业必须开拓市场化程度更高的业务领域。

2024年,实时渲染技术应用率提升至78%,Unity与虚幻引擎5(UE5)占据85%市场份额,传统的离线渲染正在被更强大的实时渲染取代,实时渲染技术使得线上体验更加流畅,传统的线下展览、线下文旅,面临线上的沉浸式场景的直接竞争,大量的场馆、景区,都在思考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元宇宙场景建设需求激增。

渲染技术是展陈行业得以成立的筑基石,在项目的全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时渲染的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较传统渲染更高,展陈行业中,大量不具备技术和资金实力的中小型企业正在出局。与之相反,大型企业正紧跟技术趋势,积极布局 XR、AIGC 融合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曲线。

从大公司的动向来看,将业务转型到数字智能、品牌展演、XR内容赛道,探索嫁接出更多C端场景,深度运营线下与线上结合的场景成为趋势:丝路公司正拥抱游戏行业,为《黑神话:悟空》提供渲染服务,为《和平精英》职业联赛造出380万人围观的XR舞台。

一边是传统展馆项目随着财政支持力度减弱而变少,另一边是利用新技术建设线上展厅、元宇宙空间的需求爆发。2021 年9月,上海首个数字孪生博物馆系统在上历博上线,设计构建了七大板块和14个数字化场景。2022年2月,数字孪生系统升级到 2.0 版,设计了以微信小程序平台为承载、面向游客的数字孪生博物馆导览系统,形成元宇宙的观展新模式。

2024年,西安博物院与阿里元境合作打造《辋川图》为基础的元宇宙 3D 互动空间,对《辋川图》中的场景、建筑、以及各种人物进行了高精度的 3D 建模还原,观众借助手机、电脑、虚拟现实设备等多种终端,都可以进入线上元宇宙空间,化身为《辋川图》中的人物,亲身游览王维笔下的辋川二十景。

进军文旅文博数字化领域,对高精度扫描、建模、实时渲染等交互技术的架构能力、人才储备、算力储备、资金储备都有更高的要求,以数字CG起家的展陈企业尚且面对来自互联网大厂、游戏公司甚至通讯厂商的激烈竞争,从装饰工程起家,没有数字技术基因的展陈企业更是失去了上桌的资格。

一边是传统展馆项目随着财政支持力度减弱而变少,另一方面是政府投资必问效率,业主对于场馆运营和盈利的要求已经显性化,将传统展览项目升级“EPC+O”已经成为大趋势。为了长效运营、提升收益,植入文娱消费场景、提升对参观者的吸引力成为项目设计执行的“必考题”。

2024年3月,风语筑联合体中标苏州相城高铁之心项目,采取 “EPC+O” 的介入式运营模式。以科幻 IP 为原点,运用 VR/AR、全息影像等数字技术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规划有科幻未来体验馆、潮流数字运动馆、昆曲园林美学馆等主题空间,以及人文艺术书阁、沉浸式光影餐厅等配套功能。

既然展览馆项目能作为文娱综合体进行运营,那么依托数字技术优势参与文旅项目也顺理成章。部分头部展陈企业开始通过参股或联合开发模式介入文旅项目运营,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发数字文旅IP资源,上马数字化展演项目,通过版权运营、门票分成等方式实现盈利多元化。

2024 年 12 月 11 日,力方数字科技集团与安福武功山管委会就该项目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约 1.8 亿元。将结合五福五行元素,运用虚拟仿真、光电秀演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夜游区,实现 “IP + 游戏 + 定制体验” 的 4.0 时代夜经济文旅融合新路线,助力吉安武功山文旅发展。

不难看出,升级传统赛道业务能力,跨界开辟数字文旅、数字文娱新赛道,成为头部企业破局的自觉尝试,关于转战文旅的成败得失,我们尚在变局之中,可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展陈行业内的头部企业,近年来正陪伴中国消费电子、通讯技术、新能源、专用汽车、智慧建筑等领域的企业或产业链出海,为出海企业提供展览展示、数字场景打造等服务,推动中国的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

从陪伴客户出海,到主动出海,参与国际重大项目的竞争,完成海外的展览、文旅项目的打造,在到输出中国的展览展示模式、体系和标准,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工程服务作为传统产业,商业模式和融资渠道都较为清晰,数字文旅项目则大不相同:通常具有前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市场不确定性强的特点。中小型企业投入这类项目,将面临融资难题:对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来说,项目收益预期的不可控,增加了投资风险,会使他们更加谨慎。

因此,数字文旅产业虽然从宏观层面看是大势所趋,但缺钱的困境让传统展陈企业投入尝试的多,有明显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的却少。

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席卷整个行业,快速迭代的AI技术,正改变整个行业的工作流程、工作方式、借助AIGC进行半自动化的内容生产成为可能,企业需要不断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 AIGC 技术和应用知识。

越来越多的数字化项目需要复合型人才,如懂设计的程序员、懂文旅的策划等,但传统展陈行业普遍缺乏此类人才的储备。看起来是AI取代了人的工作,实际上则是企业为了拥有善于运用AI,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将付出更高的成本。

数字化的时代给予我们三大命题:技术深度融合、商业模式创新、开拓海外市场,这三个命题正在重构所有行业的价值链条,展陈行业也不例外。

从利用渲染技术输出内容以适配不同场馆的展示需求,到嫁接元宇宙技术,重新打造场馆的展示体系,技术不再是工具,而是场景本身;从展馆的“建设生产商”到文娱场景的“生态运营商”,不仅是盈利方式之变,传统的政策思维,正被持续经营持续收益的市场化商业思维取代;从基建能力出海、工程产能出海到“行业标准”出海,中国企业正在改写"出海=低价"的陈旧叙事。

传统展陈行业的转型既是生存压力下的被动选择,也是时代变革带来的主动机遇。当技术、模式、出海三股浪潮交汇,所有行业都站在了升维裂变的临界点——这或许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每个产业都有重写游戏规则的机会;这也是最残酷的时代,因为转型窗口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过去。

那些正在发生的变革,终将回答一个终极命题:

谁能成为新产业时代的"规则制定者"?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研展所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热门话题 趋势创新 观点洞察

122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