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从《浪浪山小妖怪》到《黑神话:钟馗》……传统文化被年轻人玩成“顶流”

原创 昨天

今年暑期档,可真是热闹非凡。

《浪浪山小妖怪》凭借11亿票房,狠狠刷新了二维动画的纪录,成为了动画界的新 “顶流”;而《黑神话:钟馗》游戏预告片在科隆游戏展上一亮相,就引发了全球玩家的疯狂期待……

这都在用实力证明:传统文化IP想要打破代际之间的隔阂,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青春化表达是个绝佳的突破口。

现在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早已不是简单的 “符号消费” 了,以前可能买个带传统花纹的手机壳就完事儿,现在他们更追求深层次的 “精神共鸣”。就像《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那句 “我命由我不由天”,说出了多少当代青年想自己掌控人生的心声。这部电影狂揽154亿票房,其中24岁以下的观众占比超 60%,足以见得传统文化和青年精神需求碰撞出的火花有多猛烈。

叙事革新,从“英雄史诗”到“草根生存实验”

以前看神话故事,英雄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但现在创作者们把镜头对准了角色的 “人性”,让角色更接地气。

《浪浪山小妖怪》没有拍《西游记》里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这些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团队,偏偏选了那些不起眼的边缘小妖们——由一猪一蛤带上一只坑蒙拐骗的黄鼠狼、一只内向胆小的大猩猩和一匹偷来的瘸腿白马,组成的一个草台班子取经团队

影片中,浪浪山的云雾缭绕采用传统水墨的多层叠染技法,角色服饰上的暗纹则取自青铜器饕餮纹,连四只小妖的配色都暗藏五行玄机——赤色小猪妖对应火的热烈,青色蛤蟆精呼应木的生机,黄色黄鼠狼精象征土的厚重,玄色猩猩怪隐喻水的包容。这种"笔墨入镜"的创作理念,让每一帧画面都成为流动的文化符号。

《聊斋:兰若寺》则改变了传统女性形象——聂小倩不再是柔弱女鬼,而是红衣飒爽、掌控自身命运的独立女性;莲花公主兼具古典柔美与坚韧勇气,展现东方女性的力量;《画皮》中的陈氏撕下婚姻面具,直指女性在传统关系中的压抑与反抗。

近两年,这样的角色重塑案例还有很多。

《新神榜:杨戬》把那个无所不能的 “救世神” 变成了一个落魄的赏金猎人;《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行为动机不再反抗 “天道” ,而是为了守护家人朋友;青春版《牡丹亭》昆曲大胆删掉了那些封建礼教的糟糠;舞蹈《唐宫夜宴》不再聚焦宴会主角而是生动展现了唐朝少女从准备、梳妆到夜宴演奏的全过程……

这些角色放大了人性的特点,结合了当代年轻人成长中遇到的身份认同、反抗规则这些烦心事,让角色更接地气。

不仅如此,国际IP的本土化也带来了很多惊喜。《猫和老鼠:星盘奇缘》没有简单堆砌中国元素,而是通过猫鼠组合与骑凤仙人“双主角”的叙事模式,汤姆、杰瑞与中国角色共同玩耍,协同作战。

技术赋能,从“视觉奇观”到“情感沉浸”

从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罗小黑战记2》《聊斋:兰若寺》到国际IP本土化改编的《猫和老鼠:星盘奇缘》,创作者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复刻传统元素,而是以更精妙的视觉语言,让东方美学焕发新生。

《浪浪山小妖怪》的制作团队首创的“笔墨入镜”技术将传统水墨画与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图源:微博@电影浪浪山小妖怪

团队成员深入研究山西古建,从永安禅寺的“庄严”题字、晋祠水镜台的飞檐、佛光寺的塔影等建筑元素中汲取灵感,并将其融入1800多组镜头之中,营造出独特的流动水墨意境。

在美术制作上,600人制作团队精雕细琢2000多张场景图,单帧超50层渲染,将水墨写意的意境与工笔细腻的细节完美融合,解决了中国画缺乏光影表达的难题,同时保留手绘的温度,又赋予画面电影级的动态张力。

《罗小黑战记2》延续了前作以水墨晕染为基底的视觉风格,将传统山水画的留白意境与二维动画的平面语言深度融合。

影片中 "流石会馆" 的榫卯结构与悬浮设计,将《营造法式》中的建筑智慧转化为未来感空间;小黑与鹿野穿越传送门时,工业烟囱与飞檐斗拱的视觉对冲,以符号拼贴完成对文明冲突的隐喻。

《只此青绿》虚拟现实电影以宋代美学“以物观物”为内核,巧妙运用AI工具ControlNet ,对《千里江山图》中独特的笔触韵律进行解构与分析,再驱动AI生成符合宋代山水意境的层峦叠嶂。

同时,动态艺术的融合也成为一大亮点。创作团队通过Stable Diffusion与Midjourney等AI绘画工具,生成水墨舞蹈的概念稿。基于这些概念稿,舞者的动作设计更加贴合水墨的流动感与飘逸感。

技术虽好,但不能只堆砌,要形式与内涵结合。若只顾炫技而丢了文化魂,再好的技术也成空架子。

文旅融合,荧屏热度转化为文旅新流量

去年《黑神话:悟空》带火山西古建游,让无数冷门古迹变身国潮打卡地;影视剧《锦绣芳华》的“牡丹经济”让菏泽牡丹迎来销售高峰……影视剧、电影、动漫、游戏正成为新时代城市文旅发展的“扩音器”,有效撬动产业升级,激活城市基因。

今年爆火的《藏海传》凭借中式美学、非遗文化、以弱胜强、家国大义等东方文化和哲学引发用户同屏共情,精品国剧再掀热潮。

据悉《臧海传》带动文旅、非遗热,超120家文旅互动。其中药发木偶带动重庆、江西葛仙村、浙江温州泰顺等非遗文化风景区创作热,近百用户发布作品展现药发木偶。

剧中提到的钦天监观天简仪,原型为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现存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引发用户打卡。

《藏海传》的热剧效应还蔓延到了全国各大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展出过的玉梁金宝钿带、武汉博物馆所藏的元代螭龙纹玉带钩、四川博物院的明·玛瑙带钩、湖北省博物馆梁王妃的金级花钏……各大博物馆纷纷发文对应剧中道具,掀起了“跟着热播剧探宝”的文化热潮。

《锦绣芳华》在河南洛阳播出时洛阳文旅部门通过主题灯光秀、剧情打卡活动、剧中美食复刻等方式,将荧屏热度转化为城市流量,应天门广场人潮涌动,剧中取景地龙门石窟更是成为热门景点。

电视剧《锦绣芳华》首播当晚河南洛阳应天门广场主题灯光秀

同样,《锦绣芳华》中也再现了多种传统非遗文化,引得各地文旅官方账号纷纷发文“认领”。

《锦绣芳华》部分非遗元素

不仅是影视剧,游戏圈的“圣地巡礼”也同样带动地方文旅发展。《天涯明月刀》与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合作、《梦幻西游》与成都融创文旅的联名、《金铲铲之战》与辽宁文旅的合作等,都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圣地巡礼”原是宗教用语,指教徒前往宗教中的圣地礼拜以寻觅灵性意义。在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领域,“圣地巡礼”是一种次文化,就是指某部作品的爱好者们,实际前往探访现实中的场景原型所在地。

去年公测当天,《如鸢》在扬州河岸精心策划了一场名为“绣衣楼河灯祈福夜”的特别直播活动,开启该游戏与扬州文旅长期合作的序幕。

图片来自微博@扬州运河大剧院

《如鸢》官方宣布的首批28家联动伙伴中,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扬州市歌舞剧院、扬州漆器厂等相关扬州文博合作伙伴就占了7席,其中不乏国家非遗与世界非遗项目可见游戏与城市联动之广度。其中,《如鸢》还与扬州老字号“谢馥春”开展了合作,进一步释放文旅下游产业链的潜力。

《如鸢》联动谢馥春定制非遗螺钿外盒的鸭蛋粉

游戏中广陵是是玩家扮演的“广陵王”的封地,古时的广陵,即如今的扬州。这种历史场景的对应关系为玩家在游戏中提供了一次穿越时空的虚拟体验,游戏也成了城市传播媒介之一。

游戏中的主界面高塔 “兰台”便是扬州瘦西湖边大明寺栖灵塔的实景还原

传统文化的青春化表达不是孤立的尝试,而是需要多方协同的系统工程。只有搭建起完整的生态系统,才能让传统文化在青春的土壤里持续生长、绽放光彩。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由 文化科技融合汇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

观点洞察 热门话题

433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